战略思维的全局性。全局性是战略思维的空间特征。战略思维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全局性问题,而不是一个一个的局部问题。当然,全局中包含局部,没有局部就没有全局。战略思维不是忽视局部问题,而是在局部问题的相互联系、相互作用中,洞察、把握全局的总体特征、总体趋势。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局性的改革,涉及社会各个领域、各个方面,要对改革中的问题全面分析,在整体上进行统筹谋划,而不能只考虑某些方面的问题,忽视其他方面的问题,避免局部化改革、碎片化改革现象;在改革进程上,要协调推进,而不能只在某些方面推进,其他方面滞后或不推进;要把握改革整体动态,而不能只把握局部动态。
战略思维的长远性。长远性是战略思维的时间特征。战略思维在关注当前问题的基础上,考虑的主要是长远性问题。战略思维不仅要关注当前,更要面向未来。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往往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,而是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解决,而且全局性的重大问题,不仅影响当前,更会影响未来。因此,战略思维是一种从长远打算的思维,不仅考虑当前,更要考虑未来。这就决定战略思维是一种预测性思维,要从现实情况出发,根据事物发展规律,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预测。在改革中,有些问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,但有些问题特别是涉及深层次利益关系、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问题,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,对这些问题不能急功近利、急于求成,要从长远考虑,做出战略部署,逐渐加以解决。解决老问题会引起新问题,这是人们实践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的现象。采取一定措施解决当前问题,会取得一定成果,从表面看问题是解决了,但是又可能会引起一些当前看不到的问题,这些问题要经过一定时间才会显露出来。因此在解决当前问题时,既要预测好的效果,又要预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,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,以免在将来产生严重问题。改革不仅要看当前的现实情况,也要把握改革今后的走势,预先有所准备。
战略思维的综合性。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不是单一性的问题,而是由局部性问题综合构成的,就像森林是由树木构成一样。局部性问题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,而是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的。战略思维要求我们既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,也要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,要把局部性问题联系起来综合考虑,把握整体局势。在改革中,各个领域、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,如经济领域、政治领域、文化领域等不同领域的问题,可以相对独立地加以解决。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,这些问题不是绝对独立的,而是相互影响的,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措施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的。在解决各种问题时,要考虑到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性,要注意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性,避免相互矛盾、相互冲突。
战略思维的层次性。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,一定的全局是相对一定的局部而言,而局部中又包含局部,一定的局部相对它的内部构成来看,它又成为全局。战略问题具有层次性,战略思维也具有层次性,处在哪个层次上,就要考虑哪个层次的战略问题。改革是分层次的,从全国全社会的改革,到省级、市级、县级,直到基层的改革,分为不同的层次。就某个层次的改革来说,也是一个整体,包含各个方面的改革,也需要运用战略思维来考虑这个层次上的改革问题。一般认为,战略思维只是最高层领导才需要运用的,实际上各个层次的领导者都处于特定的全局上,都需要运用战略思维来考虑自己面临的问题。
战略思维的动态性。有些人认为,对战略问题一旦做出总体决策、总体部署,就可以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照着去执行就行了。战略决策具有稳定性,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。由于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变化,特别是由于存在一些不可能完全掌控的不确定性因素,原来的决策在某些方面可能不适应,需要作一些调整。要注意战略思维不是静态思维,而是动态思维,要根据局势的变化,及时作出反应、调整决策。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,当前问题解决了,又会出现新的问题,特别是改革涉及一些深层次的利益问题,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,因此,要以动态思维谋划改革,对改革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有思想准备,当出现新情况时,要及时分析、及时作出应对决策。(李志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