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央编办确定的全国评估体系建设四个试点省市之一,青岛市编办坚持从实际出发,立足创新,注重实效,强化评估结果运用,为全市机构编制资源科学配置提供了有力保证。 一是提高认识,充分认清评估结果运用的重要性。评估结果运用是评估工作能够受到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,也是评估机制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关键。评估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,评估机制就会流于形式,成为空谈。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各项改革决定的陆续推行,市场经济由过去对资源配置起“基础性”作用转变为起“决定性”作用,“大社会、小政府”的格局越来越明晰。部分单位承担的职能将会弱化、转移甚至消失,必然涉及到部门职责的调整、整合,涉及到机构编制的调整、优化。要实现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科学合理,评估结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。通过评估结果,可以全面了解各个单位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,准确掌握部门当前各项编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程度,就能在改革中有效提出对该部门具有针对性的机构编制调整方案。 二是突出重点,评估结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。在评估工作中,将评估结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重点,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,在深入评估、科学分析的基础上,动脑筋、想办法,切实做到向深化改革要编制,向加强管理要编制,向运用信息技术要编制,不断提高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。通过科学准确的作出评估结果,使编制部门切实摸清单位编制配置真实情况,科学调整配置编制资源,严格编制的刚性约束力。同时,积极寻求上级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,将评估报告及时向地方编委领导和成员汇报,让编委领导和编委成员全面了解情况,切实实现将评估结果作为作为调整机构编制,特别是评估时发现的人员在编不在岗、“吃空晌”等问题,可以作为财政核拨部门经费的参考依据,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调整配备领导干部和改善人员结构的参考依据。 三是动态管理,切实用好用实评估结果。评估结果反映了各级各类、各行各业机构的布局结构、职责轻重、编制余缺等情况,为动态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。机构的动态管理,对于结构不合理和设置不规范的机构应及时调整;职能划出、弱化、消亡但仍有在编人员的应及时合并或降低规格;空壳机构应及时予以撤销。职能的动态管理,机构的职能应保持相对稳定,但适应改革、发展需要,要及时根据评估结果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调整。要有全局视角,一方面,应有的职责不能缺漏,避免出现管理和服务上的空档;另一方面,要针对职责重复、交叉等问题,及时调整划分相关机构的分工,明确各自职责,理顺相互间的关系。编制的动态管理,要依据对各级各部门的评估结果,行政编制采取部门内部调剂、跨部门调剂等方式进行;事业编制根据事业单位职责的变化趋势和承担的实际工作量,相应进行编制调整。对那些空壳单位的编制以及职能弱化、人员较少事业单位的空编坚决收回,建立机动编制储备,由机构编制部门掌握,动态管理,根据职责变化和工作需要调剂使用。领导职数的动态管理。在评估时,切实搞清被评估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比例,防止出现“官民倒挂”现象。领导职数要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职责任务、规格和编制数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,不能只增不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