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结构,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。济南市长清区编办有效整合机构编制资源,均衡配置教育机构编制,取得积极成效。 一是创新教师机构编制管理方式。结合全区中小学校规模、班额大小、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,通过对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进行核定的方式,有效地缓解了全区中小学教职工分布不平衡的问题。结合全区教育教学实际,在严格执行机构编制“实名制”和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,整合全区机构编制资源,建立了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核定的机构编制限额,结合学校布局结构、学生规模变化趋势等情况,适时对教职工编制进行动态调整,不断优化教职工配备,避免了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。针对城镇超编满编问题严重的中小学校,根据全区教学实际情况,在全区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90余名事业编制,设立了长清区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户,分配到满编超编及存在大班额问题的中小学,用于补充急需学科教师。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分散、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,通过建立乡村教师补充机制,在编制核定上适当向农村中小学进行倾斜,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的支持力度。同时,建立中小学编制管理监督监察机制,定期开展编制清理专项工作,以保障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。 二是积极推行“县管校聘”改革。积极推行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不断加大对教育系统年度用编进人计划的倾斜力度,最大限度地为全区中小学校招聘教师,补充新的教学人员,满足全区中小学对青年教师的需求,极大地缓解了全区中小学师资紧缺压力。结合部分学校出现学科师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,积极对教职工招聘制度进行改革,探索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招聘办法,在制定学科补充计划时,努力做到向短缺学科倾斜。同时,积极探索通过社会购买服务方式,解决师资不足问题。 三是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力度。为从根本上化解全区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矛盾,避免因教师不合理流动,造成的师资不平衡问题。长清区结合开展“乡村教师支持计划”,打破教师在机构编制管理、岗位设置聘用等方面的管理体制障碍,积极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。交流范围从省、市级名优教师的交流,逐步扩大到普通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。逐步建立了城区小学骨干教师到各街镇中心小学交流,各街镇小学青年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学习的城乡一体化“双向选择”流动机制。加大教职工培训力度,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、省陪项目。完善学校教师岗位设置、职称聘任与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有机结合,根据全区中小学机构和编制变化情况,及时开展岗位设置工作,适当放宽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。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,有效激发了教职工立足岗位,开拓进取的热情,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,提升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。 四是加大学校建设力度。不断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力度,先后设立了长清湖实验学校等多所小学。先后在文昌街道、崮云湖街道等街镇设立了7所公办幼儿园,满足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要求。积极创新义务教育管理模式,加快推进学区制改革,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,构建小学与初中纵向衔接、小学和初中横向协作的办学模式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。根据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,适时对学区进行动态调整。同时,积极改善招生制度,取消择校生享受指标生、推荐生待遇政策,有效破解了“择校热”,在全区中小学实现了“零择校”、“零择班”,保障了适龄儿童平等入学接收教育。同时,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经费投入。 |